7月下旬,位於廈門天馬山後溪英村的廈門農莊收到當地林業部門的一份處罰通知書,稱其違法砍伐龍眼樹占用林地。農莊莊主孫吉志在接受處罰後感慨地說,違法砍樹應該罰,但"砍樹風波"之後,有沒有相關政策和正規渠道讓他們進一步生存和發展?
廈門是我國東南沿海著名的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現有6個行政區,2個在島內4個在島外,形成海島海灣型城市格局。
廈門島外的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四個區,有海拔50—500米的丘陵450平方公裏,同時還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116平方公裏,青山綠水,山地旅遊資源豐富,蘊藏著多元文化。其中閩南鄉土文化、僑鄉文化是閩台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2008年初開始,國家倡導鼓勵發展民宿,於是廈門島外四個區的溪頭民宿項目猶如雨後春筍般地冒發起來。經過四年的先行先試,如今已初具規模。位於天馬山麓的農莊就是其中之一。
農莊原是一個采石場遺址,千溝百壑,山體裸露。2009年,當地孫厝村民孫吉志,拿著國家鼓勵發展民宿的相關報道,找到當地文體旅遊部門申請創辦民宿休閑項目,得到了立項批複。爾後,又向當地林業部門申請建設民宿休閑項目使用林地,也得到了支持溪頭住宿。於是他集資1000多萬元對這處采石場遺址進行綠化改造,因地制宜建設樓台亭閣,采石場變成了民宿項目,成為廈門島外"十佳農莊"。
在廈門市,像農莊那樣大大小小的民宿、漁家樂、森林人家、休閑農莊等項目,從海滄灣到杏林灣再到同安灣,星羅棋布,據農業旅遊部門統計至少不下200家。集美的龍穀山莊、寶生園,海滄的青龍寨、老番莊,同安的味佳豪、麗田園,翔安的小嶝漁村,就是其中比較成功的典型。
民宿項目的發展,給廈門旅遊業帶來新的活力,原本只有海上遊、看金門的廈門,一下子多了一大片山地綠色生態遊,形成了山海共鳴的新局面。每到周末、節假日,自駕遊、親子遊、郊外遊的人們湧向島外這些大小民宿項目妖怪村民宿。吃土雞、采鮮果、品山貨,誘人的生態美食讓城裏人"不聞城市喧,頗得山水趣"。集美區灌口鎮的龍穀山莊、雙龍潭生態運動景區,由此成為省民宿示范點。
民宿的發展,給廈門市的三農轉型帶來了示范效應。特區農業怎麼發展,農民怎麼增收,農村項目怎樣進行,似乎也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據廈門市農業旅遊部門調查,每辦一家民宿,至少可以帶動五六人就業。大的項目就更不用說了妖怪村住宿。農民利用自家的果園、菜園、林木,稍加投資建個小木屋,經營農家菜,讓城裏人來這裏體驗農耕、休閑、度假,一舉三得,是三農轉型的一條好途徑。於是,廈門當地媒體與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四個區的工商部門聯合,先後兩次舉辦評選廈門島外十佳農莊活動,為民宿呐喊鼓勁。在我國的其他地區,類似的民宿項目也蓬蓬勃勃發展起來,上海、江蘇、浙江以及雲、貴、川各省市都先後出台政策扶持民宿發展。
"違規"如何變合法
要建設、要發展,就會有占地,就會出現違規,民宿也是這樣。筆者在廈門島外四個區的采訪中了解到,這些大大小小的民宿項目,或多或少都存在占用林地"違規"現象。如何變"違規"為合法經營,是當前各地政府三農與旅遊工作中不可回避的問題。
2008年7月,廈門市規劃局曾在網上公布一份《關於廈門島外"民宿"項目的策劃》,對廈門島外四個區的山地旅遊資源進行分析,認為廈門市具備發展民宿項目的條件,提出"先發展、先服務,統籌安排、規范管理"的方針,即先發展後規范的主張,並肯定集美區率先出台《山地生態旅遊總體規劃》的做法是為山地旅遊指明了發展方向。隨後,海滄區的天竺山、同安區的梅山一大輪山,翔安區的香山—大小嶝等山地旅遊項目也逐步展開。如今四年過去了妖怪村,島外四個區的民宿項目發展進入了一個做大做強的新階段。也就是說,先發展,後規范,現在是時候了。
那麼,應該如何進行規范呢?筆者在與相關人士進行探討中,不少人認為,政府應從政策層面調研探索發展模式,包括土地政策、建設許可、資金扶持、設施配套、媒體宣傳、旅遊組織策劃等方面。既然認為它是三農轉型的好途徑,就應該像招商引資那樣,花大力氣,組織規劃、國土、建設、城管、林業、農業、旅遊、環保等多部門一起,解放思想,突破瓶頸。
近幾年來,許多省市政府先後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但都避開了土地政策和建設許可這兩個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業內人士認為,國家應盡快出台民宿發展相關政策,特別是土地政策和建設許可等方面,這樣地方政府才有法可依可操作。在國家沒有正式出台土地與建設等方面的重大政策之前,地方政府是否可以考慮從實際出發,由規劃部門批准一些臨時性用地和臨時性建築,對民宿進行引導規范發展,用民宿的形式發展農村服務業,讓有條件有能力的農民去創造去先行先試,讓民宿真正樂起來。
留言列表